小小的芒果核折射孩子大大的世界
2023-08-05 10:45:56来源:科普时报

暑期是大量水果集中上市的季节,也是大中小学生放假休闲的季节。最近,在年轻人中兴起了一项新的游戏,就是给芒果核梳毛,还有人在社交平台分享各种芒果核日记。这是不务正业、精神空虚,还是一种合理的心理需要和创造性游戏?

成长的心理需要

所谓给芒果核梳毛,就是把啃过的芒果核清洗干净、晒干,用牙刷把毛梳理顺,看起来就好像一个毛茸茸的小动物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染上不同的颜色、加上不同的装饰。


(资料图片)

给芒果核梳毛,其实是一种饲养宠物的替代,和人类喜欢毛茸茸的其他有生命或者无生命的物品一样,具有一种心理慰藉的作用。研究表明,当人触摸到毛茸茸的物体,无论是猫狗或者是棉制品、皮草等,都能够激活大脑的奖赏中心,让人产生愉悦感。进一步追溯原因,这可能跟人类幼年在母亲柔软、温暖的怀抱里成长,或者原始人使用皮草来保暖有关系。

我们人类对玩偶的喜爱是非常自然的。绝大部分现代人都至少有过柔软的玩偶,也许是一个陪伴睡眠的玩具熊,也许是一个戏水的橡皮小鸭子。甚至没有形象的毛毯、枕头、衣服,都可能会替代父母来满足孩子的心理依赖和安全需要。

当今社会,学业压力和竞争压力巨大,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又不是那么亲密,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,对学生来讲,无法养一个有生命的宠物来满足亲密关系的需要,带有拟人化的玩偶就起到了替代作用。在很多新兴互联网公司,都会允许员工带自己的玩具去办公室,所以,看起来玩偶越多、越放松的办公场所,其实可能是工作压力越大的地方。一个学生,把芒果核或者纸狗当成陪伴者,看起来很离谱,其实是在抚慰另一个自己,满足被照顾的需要。

社交需要和创造性需要

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会有一些新奇的玩法,并乐于跟周围的人分享。在没有网络之前,没有芒果吃的年代,小学生编手串、自制毽子、缝沙包、用糖纸叠成千纸鹤或者小星星,不也很常见吗?社交媒体出现之后,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创造性的游戏,得到他人的关注、与他人交流,可以快速达成一种社交满足。

这也是一种废物利用的创造性游戏,比如有人把芒果核加上一些点缀、粘上一个夹子就变成发卡,有人染上颜色、加上一些铁丝做成火烈鸟摆件。这和学校艺术课教孩子们把包装盒做成笔筒、把易拉罐做成花篮,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?

尤其是在科学家看来,一个孩子和一个科学家可以分享同样的惊喜。斯坦福大学的数学家时枝正就收集了一百多个日常生活中的物品,既是玩具也是教具。他认为,相对市场上已经设计好的精密的电子玩具,孩子更喜欢玩包装盒。因为这突破了他人设计的游戏规则,能够加入自主性、想象力和创造性。

父母应尝试理解

当家长注意到孩子在玩一些可能超出大人经验的游戏时,首先不要轻易去否定,认为孩子不务正业、浪费时间、精神不正常,而是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包容、用理解的眼光去观察,了解年轻人在做什么,甚至也可以尝试着陪伴孩子玩一玩。对低幼的孩子,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,引导孩子收拾干净,培养自主能力和规则意识;对小学中高年级以上的孩子,只要耐心关注就可以了,当他们遇到困难主动求助的时候,也要给予帮助。如果孩子没有主动说,也不必大惊小怪。

孩子包括大人,都是天生喜欢玩耍的。只是大人通常会认为在规定任务之外的游戏都是消遣和娱乐,可在孩子那里,“玩”不只是“玩”,而是“工作”,代表着情感的需要、探索的快乐、坚持的勇气和创造性的发现,都值得关注。孩子在和玩具的游戏中,能体验到不同情感、扮演不同的角色。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·史代纳曾说过:“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能够全情投入、忘我玩耍,那么,他长大之后,也有能力用同样的专注来面对所有交给他的任务。”

(作者系科普作家、金牌阅读推广人)

标签:

最后一页
小英雄雨来整本书内容 小英雄雨来人物简介

精彩推荐

资讯News

  • 聚焦Policy